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教科研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3月25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6114网络实训机房举办AI赋能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研讨会,邀请有深厚技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吴桐和冯腾霄两位老师分别担任主讲,会议由副院长侯艳芳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
首先,副院长侯艳芳做动员讲话,强调AI技术已成为目前教育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信工学院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AI技术赋能教学科研,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AI教学实践项目,推动AI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然后,吴桐老师以《智赋教研,提质增效:AI赋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为主题,详细介绍了 AI 在高校教学、科研、编程等多种创作领域的具体应用,比如,在文本类应用中,DeepSeek 可辅助生成课程教学材料创作,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教案等;图片类应用包括使用DeepSeek+即梦AI生成各种海报以及 AI快速图片处理;语音类应用中,教师能用相关工具自动生成配音或 “克隆” 自己的声音配音,还能借助鬼手剪辑翻译讲课视频;编程方面,多种 AIGC 大模型可提供辅助编程服务,又以AI工具通义千问为例,向老师们现场分享了其在助力代码编写方面应用的具体步骤;科研方面,AI 可辅助论文阅读,DeepSeek 可总结论文创新点或翻译,通义千问 “阅读助手” 能实现论文导读等功能帮助理解论文。

接着,冯腾霄老师以《智领未来: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科研》为题,重点围绕DeepSeek技术应用,从“教学赋能”与“科研创新”双维度展开,通过现场实例演示对DeepSeek智能搜索与知识引擎、内容创作与灵感引擎、智能助手与工作流自动化等相关实践与应用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图例展示“DeepSeek+(豆包、可灵、Xmind、Kimi、剪映、python、Mermaid、Cursor/Trae等)”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DeepSeek在高效文献处理、实验设计及优化、创建个人知识库等科研方面的赋能进行了具体介绍。

培训结束后,大家围绕AI赋能教科研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体会进行了自由畅谈,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实用,对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

最后,黄宇达院长对本次培训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对学院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围绕AI技术,加强教学创新构思,要结合专业特色,采用AI技术制定教学创新方案,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共同探索AI赋能下的教学模式重构;二要广泛应用AI生成教学实践案例,充分利用AI工具优化课堂互动与评价体系,打造“精准教学—动态反馈—持续改进”闭环,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三要以教促研,教改科研联动,将教学实践中的痛点转化为科研课题,并利用AI技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四是要与时俱进,与势同行,积极拥抱AI技术革新浪潮,加速推进AI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授课、学情分析、个性化辅导等教学过程全场景的深度应用,着力构建智慧教学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