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学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成立于2003年,是学校设置的专门负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部门,现为学校重点二级学院。学院现有在校生2000多人,现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共6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周口市第一批创新型科技团队2项,周口市重点实验室2个,《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及应用》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项。
学院聚集了一批积极进取、师德优良、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现有专兼职教师47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7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双师”型教师38人,外聘企业工程师9人,省职教专家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7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已经形成了一支校企融合、结构合理、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静态网页设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维建模技术3ds Max》,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linux操作系统》等7门课程;《非遗“泥泥狗”系列模型制作》获河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职业教育省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完成立项、结项十多项;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专升本录取率近年来持续上升;完成省科技攻关、软科学等类型的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结项近20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0多项,授权专利30多项。学院还拥有先进的网络攻防、数字媒体、大数据、AI机器视觉等十多个实训中心。
学院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世赛“五级”赛制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努力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融”:学院先后获得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南非国际赛)国际赛金奖、银奖各1项,“集萃杯”西浦全球创业梦想家大赛国际赛二等奖2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国赛金奖1项,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金奖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获得国赛铜奖5项,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项中荣获国赛三等奖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获得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赛金奖6项、银奖7项,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河南省赛金奖1项,十多位老师被省教育厅评为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任俊臣、周自杰两名学子分别荣获2023年、2024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
以促进学生成才就业为导向,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先后申请并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人工智能+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数据与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云计算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河南省网络空间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等;与河南宇星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口柚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河南晶鑫织物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分别签订了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与中科盛世、河南亿星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分别与河南传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源之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学徒制创新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项目案例和企业文化,开启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新模式,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产业所需、学生所学同频共振,目前创新班已就业学生月薪均在8000元以上。
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以学校新一轮双高校建设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培养更多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为积极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